从1994年到1996年,罗忠福连续三年跻身美国《福布斯》杂志中国大陆富豪榜。在1994年和1995年,他更是荣登中国首富的位置,成为了当时中国商界的耀眼明星。到了2000年,罗忠福再次出现在《福布斯》中国大陆50富豪榜,名列第28位。可以说,在那段时间里,他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常客,也是许多人眼中的成功典范。然而,命运的转折却在2008年到来。当年8月27日,罗忠福因滥伐林木等两项罪名被判处十年零六个月的刑期。曾凭借土地发家致富的他,最终却因土地问题而身陷囹圄。
有人认为,罗忠福的失败源于他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,他的做事方式反映了那个时期的一些局限;也有一些人认为,其中必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。不管怎样,罗忠福的败局归结于他对法律风险的忽视,也正是这一个致命的疏忽让他最终跌入了深渊。
展开剩余85%罗忠福出生于贵州遵义,祖籍四川。祖父是遵义当地商会的会长,以精明能干著称,积累了相当可观的家业,也在当地拥有较高声望。解放后,他作为遵义市工商联的主委,曾带头捐款支持抗美援朝,并且将自己的三个弟弟送进军校。整体而言,他不仅是商界的知名人士,也在当地享有相当的影响力。然在祖父去世后,罗家迅速衰败,罗忠福的生活也从一度的高峰跌入谷底。
1968年年底,17岁的罗忠福被分配到贵州一个偏远山区进行“工农结合”的工作。那里极为贫困,挑一担水要走20里的山路,有时甚至一个月都吃不到米饭,只能靠瓜菜充饥。虽然条件艰苦,但罗忠福并不怕吃苦。然而,他始终不甘心让自己的理想和年轻的生命都在贫困中埋没。
有一次,罗忠福回到遵义探亲,意外发现城里有人以9角一斤的价格收购槐树籽,突然灵光一现:自己插队的大山里到处都是槐树,槐树籽常常被浪费腐烂,为什么不收集起来卖钱呢?他兴奋地回到知青点,宣布如果有人愿意进山收槐树籽,他愿意以每斤3角的价格购买。这一举动令大山里的农民惊讶不已,他们纷纷进入山中采集槐树籽,罗忠福则利用探亲的机会将槐树籽带进城卖掉,几个月下来,他居然也赚了不少钱。这一事件,也许就是罗忠福首次尝试“下海”的开始。
在初次尝到成功的滋味后,罗忠福决定再试一次。他观察到当地农民未曾使用过化肥种田,而化肥在当地几乎没有市场,于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既然化肥能提高产量,为什么不让农民们见识一下化肥的好处呢?于是,他购买了一些化肥,先在自己家里的地里试种,几个月后,他的南瓜、水稻和萝卜都丰收了,且果实大而饱满。周围的村民看到后纷纷向他求教,罗忠福便趁机做起了化肥生意,不仅帮了乡亲们,也赚了不少钱。到1972年他返城时,他已经积累了1000元的存款,这在当时的知青中可谓是极为罕见的成绩。
1976年,罗忠福回到遵义市,成为了一名工人。他订阅了15份报纸,每天潜心研究国家的经济政策与发展趋势。即使他有机会被提升为车间主任,甚至还可以获得更好的职位,但他始终觉得,自己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工人。商人的梦想在他的内心深处激荡,他决定放弃工厂工作,转向商业之路。
有一天,罗忠福在废旧汽车上发现了沙发座垫的结构,灵感乍现。他意识到,沙发的结构其实很简单,就是通过几个弹簧来提供支撑。作为一名钳工,他很快便在新家自制了沙发,妻子也很喜欢,周围的朋友和同事纷纷要求他帮忙做沙发。这让他突然意识到,遵义市场上可能有一个巨大的沙发需求,于是他找了几个朋友,辞掉了工厂的工作,开办了自己的家具厂。
家具厂开业后,销售十分火爆,不到几个月,几百套沙发就被卖了出去,甚至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做广告。尽管如此,罗忠福的家人却并不支持他继续做生意,父亲和妻子一直希望他回到工厂工作。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,罗忠福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,直到1981年全国开始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时,他才不得不停产回去上班。那时,他已经成了遵义市的“沙发大王”,手中拥有十万资产。
1983年,罗忠福终于离开了工厂,受聘成为贵阳一家公司的总经理。在这里,他的商业梦想得以进一步实现,尽管不是为自己创业,但他依然感到很满足。
一次,罗忠福随董事长参加河南的展销会,他在会上看到一家公司出售钢材,于是与对方签下了200吨钢材的合同。第二天,他以每吨高出原价200元的价格将钢材转手卖出,赚取了4万元。董事长对他的经营能力刮目相看。同时,他还带了一些海外亲戚送给他女儿的童装,没想到这一系列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两百万的订单,并且有厂家愿意购买童装的专利。凭借这一订单,他为公司赚取了20万纯利润。
半年过去,罗忠福为公司赚进了90万,他逐渐不再满足于辅助别人的工作,决定离开公司,去开创自己的事业。
1985至1986年间,罗忠福在遵义的商业帝国逐渐扩展。他不仅重新开办了家具厂和工艺装潢厂,还开设了百货商店、服装店和家具商店,并为自己修建了别墅和三层厂房。
1986至1987年,罗忠福前往江南和广东考察。在深圳经济腾飞的背景下,罗忠福却独具慧眼,选中了珠海作为自己事业的下一个发展中心。虽然深圳发展迅速,吸引了大量投资者,但罗忠福认为深圳竞争激烈,适合有背景的人,而珠海则拥有更大的潜力。
1987年,正值罗忠福在遵义的事业最为红火,他每月净收入8万元,家族在当地也有较大影响力。尽管如此,罗忠福毅然决定告别妻子,前往珠海开启新一轮的事业。
他在珠海足足花了半年时间,亲自考察地理环境,并详细分析珠海的优势与潜力,最终他成功注册了“黔海工贸实业公司”。最初,罗忠福将遵义的所有产业转让,拿到150万现金,用于在珠海购买写字楼和启动资金。他靠着自己每天亲自去九洲港寻找商船、提货并及时结账,慢慢积累了信誉和资本。
1987年,珠海市的年终聚会场景热闹非凡,罗忠福面对周围的商人打趣,毫不动摇地回应:“我的黔海公司现在还小,但五年后再看。”他深知自己拥有远见,早已为黔海公司的未来规划了蓝图。
很快,罗忠福将公司的事业拓展至电器和家具制造,并投资了房地产领域。他在珠海购买了数块地皮,并打算开发房地产。然而,在合资合作中,深圳、四川等公司相继退出,使得他只得放弃一些土地,保留了珠海拱北海关旁的一块地。这一地块后来成为了“湖中湖花园别墅”,并为罗忠福带来了巨额回报。
1989年,罗忠福抓住了黄金走私的机会,设立了广东第一家当铺——黔海典当商行。虽然典当业务利润丰厚,但他始终坚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