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备孕路上,不少夫妻常常被各类 “经验之谈”“民间偏方” 误导,走了不少弯路。为帮助大家拨开备孕迷雾,我们特别对话吉尔吉斯斯坦国际生殖医学中心(IRMC)的三位权威专家 —— 生殖健康科主任 Dr. Aigul、男科主任 Dr. Bakyt 以及营养与生活方式指导专家 Dr. Gulnara,从临床常见问题出发,拆解备孕中最易踩坑的误区,同时分享经过实践验证的高效备孕核心要点。
误区一:“备孕是女性的事,男性只需‘配合’就行”
提问:很多家庭认为,备孕主要是女性调理身体、补充叶酸,男性只要在排卵期 “努力” 就够了,这种观念正确吗?
Dr. Bakyt(男科主任):这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误区之一,也是导致备孕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。男性的精子生成周期长达 74 天,且精子质量受生活方式影响极大 —— 长期吸烟会使精子畸形率升高 30% 以上,酗酒会导致精子活力下降,熬夜则可能影响睾酮分泌,进而减少精子数量。
展开剩余81%我们曾接诊过一对备孕 1 年未成功的夫妻,女方各项检查均正常,男方却因长期熬夜、久坐(每天超过 8 小时),精子活力仅为 35%(正常标准需≥50%)。后来男方调整作息、增加运动,3 个月后精子活力提升至 62%,夫妻很快成功受孕。
核心建议:备孕从 “夫妻同调” 开始,男性需提前 3-6 个月调整生活方式,避免高温环境(如蒸桑拿、泡热水澡超过 30 分钟)、远离放射性物质,同时定期进行精液常规检查,及时发现问题并干预。
误区二:“叶酸只需要女性吃,男性不用补”
提问: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作用已被广泛认知,但很多人认为男性无需补充叶酸,这种说法是否准确?
Dr. Gulnara(营养专家):不完全正确。虽然女性补充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关键,但男性补充叶酸同样重要。叶酸参与精子生成过程中的 DNA 合成,若男性叶酸缺乏,可能导致精子染色体异常,增加胚胎停育、流产的风险。
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,备孕期间男性每日补充 400 微克叶酸,持续 3 个月以上,精子染色体异常率可降低 20%-25%。此外,男性还可通过食用菠菜、芦笋、动物肝脏等食物辅助补充叶酸,但需注意食物叶酸吸收率较低,不能完全替代补充剂。
核心建议:夫妻双方从备孕前 3 个月开始,每日共同补充 400 微克叶酸;男性可额外搭配锌元素(每日 12.5 毫克),锌能提升精子活力,两者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受孕概率。
误区三:“月经规律就一定排卵正常,不用监测”
提问:部分月经规律的女性认为,自己排卵肯定没问题,无需监测排卵时间,这种想法是否存在风险?
Dr. Aigul(生殖健康科主任):存在明显风险。月经规律不等于排卵正常,临床中约 15% 月经规律的女性存在 “无排卵月经”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),或排卵时间不固定(如情绪波动、压力大时,排卵可能提前或推迟)。
曾有一位月经周期 28 天的女性,备孕 6 个月未成功,一直按 “第 14 天排卵” 安排同房,检查后发现她实际排卵时间在第 18-20 天,之前的同房时间完全错过排卵期。后来通过排卵试纸结合基础体温监测,精准捕捉排卵日,1 个月后便成功受孕。
核心建议:月经规律的女性可从月经第 10 天开始,通过排卵试纸(检测 LH 峰值)、基础体温监测(排卵后体温升高 0.3-0.5℃)或 B 超监测卵泡发育,确定准确排卵时间;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建议提前咨询医生,通过激素检查或药物调理,改善排卵情况。
误区四:“备孕期间要‘大补’,多吃保健品更易受孕”
提问:不少备孕夫妻会购买大量保健品(如蛋白粉、胎盘素、鹿胎膏等),认为 “大补” 能提升受孕概率,这种做法是否科学?
Dr. Gulnara:非常不科学,甚至可能有害。首先,多数保健品未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,其备孕功效缺乏科学依据;其次,过量补充某些成分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—— 比如过量摄入蛋白粉会增加肾脏代谢压力,长期服用含激素的保健品(如某些鹿胎膏)可能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,反而影响排卵。
我们更推荐 “均衡饮食” 而非 “盲目进补”:每日保证 1 个鸡蛋、300 毫升牛奶、50-70 克优质蛋白(鱼、禽、瘦肉),搭配 500 克蔬菜(其中深绿色蔬菜占一半以上)、200 克水果,主食中加入 1/3 粗粮(如燕麦、糙米),即可满足备孕所需的营养。
核心建议:除叶酸、锌等必需补充剂外,无需额外服用保健品;若存在特殊营养缺乏(如缺铁性贫血、维生素 D 缺乏),需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补充,避免自行购买服用。
误区五:“备孕时间越久,越容易焦虑,不如‘顺其自然’”
提问:部分夫妻备孕几个月未成功后,会陷入焦虑,进而选择 “顺其自然”,不再主动调理,这种心态是否合理?
Dr. Aigul:“顺其自然” 的心态值得肯定,但 “放弃调理” 则不可取。备孕是 “科学准备 + 心态放松” 的结合,若完全放任不管,可能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
根据 IRMC 的临床标准,夫妻双方无避孕措施、规律同房 1 年(35 岁以上女性为 6 个月)未受孕,需及时就医排查原因 —— 女性可能存在输卵管堵塞、卵巢储备下降等问题,男性可能存在精子活力不足、精索静脉曲张等情况,这些问题若能早期发现,通过药物治疗、手术或辅助生殖技术(如人工授精),多数可顺利受孕。
核心建议:备孕期间保持平和心态,避免过度关注 “是否受孕”;若备孕超过 6-12 个月未成功,及时前往正规医院(如 IRMC)进行全面检查,明确原因后再针对性调理,比 “盲目等待” 更高效。
高效备孕核心要点:记住 “3-3-3” 原则
在破解误区的同时,三位专家共同总结出 “3-3-3” 高效备孕原则,帮助夫妻快速掌握核心方法:
3 个 “提前准备”:提前 3 个月调整生活方式(戒烟戒酒、规律作息)、提前 3 个月补充叶酸与锌、提前 3 个月进行孕前检查; 3 个 “重点关注”:关注女性排卵时间(精准同房)、关注男性精子质量(避免高温与辐射)、关注夫妻双方情绪(减少焦虑,保持愉悦); 3 个 “避免”:避免盲目进补保健品、避免过度监测排卵(每日多次测体温 / 试纸易焦虑)、避免长期久坐(男性每日久坐不超过 4 小时,女性可多做盆底肌训练)。Dr. Aigul 最后强调:“备孕不是一场‘竞赛’,而是一个‘调整身体、等待最佳时机’的过程。只要避开误区,遵循科学方法,多数夫妻都能在 1 年内顺利迎来好消息。若遇到困难,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不要独自承受压力。”
发布于:河北省美港通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